发表于 2025-07-03 17:26:02 来源:中国管弦网 点击量:6
仇晟
中国管弦网专访仇晟老师
PART 01
中国管弦网:您是如何接触到小号这种乐器的?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早年求学经历吗?
仇晟老师:最早接触小号,其实是受我父亲的影响。他自己就是吹小号的,早在90年代就常在歌舞厅演出,虽然是自学、没有正规老师指导,但对小号的热爱非常真挚。因为他的影响,我们家从我很小的时候起就一直有小号在身边。
我真正开始学小号,其实有点阴差阳错。起初是我爸的一个朋友的孩子想学小号,我爸一看就顺势把我也带上了,于是我就跟着一起开始接触这门乐器。但很快我们就发现这样的方式不够专业、系统。
后来在2003年,我爸通过朋友的介绍,找到了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张新林老师。可以说,是张老师真正的给我开了蒙。再后来,到了2006年,我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正式开始跟随陈光教授学习小号。特别幸运的是,那一年正好是陈老师刚刚回国,因此我也成为了他在附中带的第一个初一学生。
回头看这一路,虽然起点并不算正规,但因为父亲的热爱、贵人的引导,还有自己的坚持,才让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PART 02
中国管弦网:您曾先后在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德国莱比锡门德尔松音乐与戏剧学院、德国特罗辛根国立音乐学院留学,请问不同国家的留学经历给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对您的职业生涯有何帮助?
仇晟老师: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学习经历是一次次跨越地域与文化的旅程。从我的角度来说,不同国家的留学经历,更多的带给我的是一些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深刻的教训。
当然,每个国家、每所学校、每一位老师都在音乐和演奏方面给予了我不同的启发。他们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音乐、理解小号的演奏,也拓宽了我对艺术本身的认知。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行万里路”所带来的视野开阔——这些经历不仅塑造了我的音乐理解,也深刻影响了我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理解,乃至于价值观、审美取向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养。
这些沉淀,构成了我今天工作的基础,也深深影响了我未来在教学和演奏道路上的方向与态度。
PART 03
中国管弦网:现在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出国深造,您对他们有何建议?
仇晟老师:我觉得出国深造当然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它能带来很多成长和机会。但对于留学国家和学校的选择,我认为还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包括能力、水平以及个人的性格特质来综合判断。
很多人只关注学校的排名或者名气,但其实在国外的学习生活中,更大的挑战往往来自于生活本身,尤其是自理能力的考验。一个人的自理能力强不强,直接关系到他能否在留学期间稳定、高效地学习和生活。
此外,我认为选择学校和老师固然重要,但更不能忽视的是整个学习环境,尤其是身边的同学。留学期间,你所处的社交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学习态度和生活状态。如果周围的同学都很认真、积极向上,那你自然也会受到激励;但如果身边人都比较“混”,缺乏目标和动力,那种环境反而会拖后腿。
所以在做留学决定时,除了专业和师资以外,更要关注环境、氛围和身边人的影响,这是很多人往往容易忽略却极其重要的一点。
PART 04
中国管弦网:在德期间,您曾担任德国莱茵国家管弦乐团小号演奏家,能分享一下您当时的考团经历,给同样想要考团的同学一些建议吗?
仇晟老师:考团其实是一件挺有意思、也挺好玩的事情。说实话,我自己考的不多,总共也就两三次,而且第二次就考上了,所以从“经验丰富”这个角度来说,我可能并不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一类人。
尤其是在德国,考团的过程其实并不简单。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你很难拿到邀请函。通常你得先提交申请,只有通过初审之后,主办方才会发邀请函让你参加第一轮现场考试。而最后真正能进入第一轮考试的,也就十几、二十人而已,但报名人数却可能高达四、五十甚至六十人。所以,这道门槛本身就已经筛选掉了不少人。
虽然我考的不多,但从我的个人经历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准备”——而且是百分之两百的准备。你要确保准备的曲目和片段,在练习中已经达到非常完美、稳定的状态。因为如果你自己都对演奏不满意,那评委或者观众更不可能被打动。所以必须先从自己这里把关,做到真正严格地要求自己、让自己满意了,才有可能打动别人。
PART 05
中国管弦网:您参加过很多演出,有丰富的现场演奏经验,能和我们分享一些关于演出的心得吗?
仇晟老师:其实演出和考团是一样的道理,我始终觉得——做好充足的准备,是一切的前提。对我来说,这些年来最重要、也是最宝贵的一个经验,就是在你准备演奏一首全新的、特别是之前从没接触过的曲目时,一定要提前去“了解”它,而不仅仅是练习。
具体来说,就是要先去听听这个作品的完整版本,尤其是交响乐版本,了解它整体的音乐语境。同时,建议一定要看总谱。你要知道要吹的段落是在什么情境下出现的,前面是哪个乐器在演奏,后面又会进入什么样的段落——你要搞清楚整首曲子的结构和流动。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白小号在这首作品中承担的角色和几个关键的“重头戏”,你演奏的不是单独的片段,而是整个音乐语境中的一部分。
只有在演奏之前,对这首曲子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和准备,才能在正式演出中把控好节奏、情绪和角色定位,才不会在关键时刻出岔子。
这听起来也许是“老生常谈”,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常常会忽略这个环节。说实话,我自己当学生的时候也忽略过。因为这些年不断地学习、演奏、反思,我才真正意识到看似简单的准备工作,其实是非常非常关键的。
PART 06
中国管弦网:您目前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作为一名小号教师,您对小号教学有着怎样的理解?您觉得教学的哪些方面最有价值?
仇晟老师:每个学生对音乐、对小号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所以“因材施教”这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但无论学生的理解能力如何、水平处于哪个阶段,小号的基本功——那些最基础的练习,都必须扎实掌握,这一点是没有例外的。
小号的基础方法其实并不复杂,真正的难点在于能否坚持。练习没有捷径,聪明的学生也许在思维上会更灵活,能更快理解一些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少练甚至不练。无论多聪明,功夫还是得花在练习上。
现在的学生普遍有些懒惰,或者说不太愿意投入时间去真正“苦练”乐器。说实话,这是让我感到有些遗憾的。因为他们正处于最好的年纪,拥有最好的学习环境。与我们那个年代相比,今天的学习条件可谓是天壤之别。
我学小号的时候,或者说比我更早一代的前辈在求学时,国内几乎没有什么西方音乐的资源。不像现在,有Spotify、Apple Music、QQ音乐、网易云等各种平台,随时可以听到大量优质的音源、不同版本的演奏,非常方便。而我们当年能接触到的谱子只有原版纸质谱,通常要靠复印来传阅,也没有PDF文件可以轻松分享。听音乐更不容易,必须买实体CD,能找到一张好CD已经很幸运了,还得赶紧刻录备份。网络上几乎找不到任何专业的小号作品资源,早期的QQ音乐也几乎只有流行歌曲。
所以今天的学生,其实处在一个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里,我真心希望他们能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资源,把基础打牢,把热情转化为行动,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PART 07
中国管弦网:在您看来,定义一个成功的小号手的关键特征是什么?您如何向学生灌输这些特质/品质?
仇晟老师:我一直觉得,小号这个职业,其实没有所谓“成功”的终点。它更像是一条不断挑战自己的道路,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高危职业”。无论是在独奏、重奏、室内乐,还是在交响乐团中,小号演奏者所面临的压力和风险都是极高的。在每一次演奏的过程中,你永远无法百分百预知会发生什么状况。
作为一个专业的小号演奏者,我认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稳定的心态和对自我情绪的掌控能力。这种内在的控制力,是支撑你走得更远的关键。
我还记得在初中的时候,陈老师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至今仍铭记于心:“一个优秀的小号演奏者,必须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在后来的学习和演出经历中,我对这句话越来越有共鸣。
站在舞台上吹独奏的时候,没有人是不紧张的,所有人都会紧张。区别在于,有些人在紧张中依然能稳定发挥,而另一些人则容易被情绪影响。我们要练的,正是如何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依然保持稳定、从容的表现。这才是一个专业演奏者真正需要做到的,也是每一位优秀小号手必须不断追求的目标。
PART 08
中国管弦网:您觉得想要演奏好小号,除了需要掌握乐器的技能之外,还需要其他什么呢?
仇晟老师:多听音乐吧,听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音乐是相通的,它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表达。我们应该尽可能去接触、去了解,哪怕是那些你暂时不喜欢的音乐类型。
因为——存在即合理。我们可以不喜欢某种音乐,但却不能简单地否定它的价值。音乐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所以我认为,除了练习小号本身,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音乐上建立起更广阔的认知、审美和意识。慢慢地,去构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带有你个性和态度的音乐框架。这种“框架”不是限制,而是你理解世界、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PART 09
中国管弦网: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对于那些有志于走职业道路的人,您有哪些建议?
仇晟老师:做好准备,迎接职业生涯中的一切可能性。我认为,把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到极限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在职业道路上减少不必要的波折,才能拥有一个相对稳定和愉快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