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5-02-24 15:13:11 来源:中国管弦网 点击量:148
导语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美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与此同时,美育师资的需求与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此越来越多的艺术生开始将目光投向教师这一职业。然而,由于人口锐减、竞争加剧等种种因素,想要成功“上岸”教师编,正在变得越来越艰难。
本文将从艺术生考编的现实困境出发,探讨他们在面对考编热时应持有的正确态度,以及如何通过打造自身优势来提升竞争力,为其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文章内容概览:
一、想要成功“上岸”教师编,正在变得越来越艰难
二、面对考编热,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
三、考编竞争激烈,艺术生应如何打造自己的优势?
PART 01
想要成功“上岸”教师编,正在变得越来越艰难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
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各地要加大中小学美育教师补充力度,未配齐的地区应每年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美育教师。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图源:教育部
△扫码查看《意见》全文
2023年12月,《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强调:
各地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学校美育工作,统筹相关经费保障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实施。鼓励高校单独设立美育专项经费,中小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多措并举保障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各级各类学校要保障基本的艺术场地设施和器材器具,鼓励学校引进校外社会资源,满足学生开展美育教学和实践的多样化需求。
随着各项政策的持续推进与深入实施,学校美育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使得美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却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想要成功“上岸”艺术类教师编制,正在变得越来越艰难。
据相关数据统计,2022-2023年,我国人口已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其中2023年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较2022年下降0.88‰,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倒数第二。这一连串数字,代表着的可能是生源的断崖式下跌。
《2020—2035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研究》(作者:乔锦忠,沈敬轩,李汉东,钟秉林)指出:
按现行师生比计算,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的需求量在下降,与2020年相比,2035年小学教师过剩约150万,初中过剩约37万。
《2020—2035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研究》图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生源的不足,显然会导致教师需求的减少,这对音乐、美术等相对“冷门”的科目来说更是如此。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下行、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热衷于进入“体制内”,这使得教师编的赛道变得越来越“卷”。
以音乐教师岗位为例,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苏州某职业技术学校的音乐教师一职,报录比达1:77;2025年常州市钟楼区初中音乐教师一职,报录比达1:52,而小学音乐教师一职,报录比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101,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百里挑一”。
2025年常州市钟楼区报录比 图源:常州教师编制公众号
都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这句话似乎成为了很多人“鼓吹”的信条。然而,“考编”这条独木桥并不好走,越来越多的人不断陷入新的内卷困局,使得整个教育行业的生态变得更加复杂,甚至是面临失衡的状态。
PART 02
面对考编热,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
2020年10月,《教育家》杂志发布《“90后”教师现状调研报告》,据相关调查显示,“90后”教师选择教师职业的理由大多为:工作稳定、假期多时间长和有成就感。
“90后”教师选择教师职业的理由 图源:《教育家》编辑部 光明社教育家公众号
这一现象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在就业选择上的普遍心态:追求稳定、注重生活质量以及渴望获得社会认可并实现自我价值。然而,面对当前愈演愈烈的“考编热”,我们不能仅仅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个人选择,更应该深入思考其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和个体发展困境。
首先,考编热的高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许多行业都面临着裁员、降薪等困境。随着失业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全球,公务员、事业编等岗位因其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成为了众多求职者眼中的“避风港”。因此,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应持续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情况,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多元化发展,为不同行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缓解就业市场的紧张局势,让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而不是将就业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考编这一条道路上。
其次,考编热也暴露出求职者的职业价值观存在单一化、片面化的倾向。在很多人眼中,只有考上编制才算拥有了“铁饭碗”,其他职业则被贴上了“不稳定”“低收入”“没前途”的标签。这种观念不仅限制了年轻人的职业选择,也可能会导致人才资源的浪费与错配。因此,想要让考编回归理性,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十分重要。无论是什么职业,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年轻人应从自身的兴趣、特长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而不是盲目跟风考编。当然,想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还应该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更加公平的发展机会和上升通道,让年轻人在各个领域中都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
总而言之,考编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涉及到就业形势、职业观念、个体发展等多重因素。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追求稳定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过度追捧考编甚至神化考编也并非明智之举。因此,对待考编热,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
PART 03
考编竞争激烈,艺术生应如何
打造自己的优势?
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艺术类教师岗位数量相对有限,而毕业生的人数却在逐年增长,这直接导致了供需的失衡,面临的竞争压力着实不小。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学会打造自己的优势。
深入了解考试流程,针对性备考
教师招聘考试内容通常包括笔试、面试两大环节。笔试主要考查教育综合知识、公共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等;面试则侧重于考查应聘者的教学水平(试讲或说课)和实践能力(器乐、声乐、舞蹈、即兴伴奏等)。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招聘政策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一定要提前了解相关要求,包括学历要求、专业对口情况等。
针对笔试,艺术生要系统复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等教育综合知识,同时也要加强对艺术学科专业知识的认识,例如音乐生需要掌握基本乐理知识、中西方音乐史、音乐教学论等内容。针对面试,要提前准备教学设计,模拟教学场景,提高教学过程的流畅性与感染力。
夯实专业基础,精进专业技能
艺术生的专业素养是成功上岸教师编的关键之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掌握扎实的艺术理论知识和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还能为将来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如果专业能力不过关,万一在教师编的选拔过程中遇到专业技能测试是很吃亏的,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最终的录取结果。
此外,专业能力不足也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例如难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无法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导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培养音乐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首先,艺术生可以通过实习、兼职等方式进入学校或相关培训机构,通过亲身体验积累教学经验。实习期间,可以与其他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学习,观察他们如何备课、授课并与学生互动,以及如何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通过大量的观摩与实践,艺术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
此外,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我们还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力。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形势下,艺术生想要成功“上岸”确实面临着诸多挑战。考编热的持续升温,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急切地想要进入体制内这堵“围墙”。面对这股热潮,保持清醒的头脑很重要,切不可仅凭一时冲动就盲目跟风。当然,如果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思考与谋划,确定要走上考编这条路,那么一定要做足准备,全力以赴,因为这就是你的人生“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