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详情

考研内卷时代“上岸”有多难?艺术生究竟该不该选择考研?

发表于 2025-02-19 11:54:42 来源:中国管弦网 点击量:218

导语

2023年底,中国青少年研究会联合夸克App发布《2023年轻人搜索关键词报告》,报告显示,“上岸”成功登榜年度关键词。其中,上岸“研究生”更是成为“上岸”排名前五的相关搜索热词之一。“上岸”一词在年轻人中悄然流行,折射出他们对稳定生活的憧憬,以及背后隐藏着的焦虑与不安。对于艺术生而言,这一现实问题同样存在。本文将从当前的考研趋势出发,深入探讨考研的多重意义,并针对艺术生的特殊性,分析他们是否应该选择考研这条道路。

文章内容概览

一、当前的考研趋势分析

二、考研并非唯一的出路

三、艺术生究竟该不该选择考研?

PART 01

当前的考研趋势分析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388万人,比2012年增长222万人,短短十四年间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133.73%。虽然从2024年起,报名人数接连下降,但最终的统计数字还是十分庞大。

而随着报名人数的增加,背后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据统计,2019年-2024年的考研报录比均低于30%,其中2022年和2023年的情况尤为“惨烈”,报录比仅有24.1%24.2%

图源:智谷趋势Trend

这些数据无疑揭露了考研高竞争、低录取的严峻现实,特别是一些热门领域,如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其竞争更是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从《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来看,2024年艺术学各学科专业A类考生录取线为362分,B类考生录取线为352分,与2023年保持一致,在所有学科中位居第二,仅次于文学。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图源:微言教育

此外,据研招网发布的《2020-2024近五年研考分数线及趋势图》显示,艺术学总分的国家线自2020年以来便有了显著的提高,2022年的国家线为361分,比2021年整整提高了15分,2023年和2024年的国家线更是高达362分

图源:研招网

另据新东方发布的《量化考研:2024中国大学生考研白皮书》显示: 

艺术学的国家线越来越高,招生人数还有缩减。23考研艺术学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统考招生名额相比22考研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艺术学学术型硕士统考招生人数呈现明显下降的二级学科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和设计艺术学。

对于音乐生而言,这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想要从考研中成功“突围”,正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一位考生都在为有限的名额而奋力拼搏。在此背景下,是否应该加入考研大军,成为了许多人都在纠结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的考研动机确实不够“纯粹”,或是出于逃避就业压力,或是出于随波逐流的心态,“裸考”“弃考”等现象更是层出不穷。然而,考研真的是唯一的出路吗?考研成功就等于上岸了吗?

PART 02

考研并非唯一的出路

2023年底,中央音乐学院发布《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表明33.42%的本科生毕业后选择继续升学,占比最高

中央音乐学院2023届本科生就业流向情况 图源:中央音乐学院《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而在《中国音乐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约有23.88%的本科生毕业后选择在国内继续升学,占比依旧很高,仅次于自由职业。

当然,仅从这两所学校的数据出发,我们很难全面了解全体艺术生的就业流向,因为每所学校的具体情况可能因地理位置、教育资源以及就业市场状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通过概括、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正在走上考研深造的道路。

那么,考研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首先,考研可以深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在本科阶段,学生往往只能接触到基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则更加注重深度和广度,有助于他们在专业领域内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其次,考研能够拓宽艺术生的就业渠道,增强职业竞争力。随着社会对高素质艺术人才需求的增加,拥有硕士学历的艺术生在求职市场上无疑更具竞争力,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将更加广阔。

最后,考研也是艺术生实现更高层次艺术追求与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继续深造,他们不仅能接触到更前沿的艺术理论和实践经验,更能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这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财富。

然而,考研真的是唯一的出路吗?考研成功就等于上岸了吗?答案并非如此。

当今社会,很多人将考研当做是逃避就业的“救命稻草”,以考研为幌子佯装努力,拒绝思考、规划未来,甚至有躺平啃老的倾向。这种鸵鸟心态,实际上是对现实压力的一种防御机制,他们害怕面对职场的竞争和生活的不确定性,于是考研便成了暂时的避风港,让自己可以继续留在校园这个相对安全的“象牙塔”中,延迟进入社会的时间。然而,逃避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错失积累实践经验和锻炼个人能力的机会。

此外,即使考研成功,也并不意味着未来的道路就会一帆风顺,更不代表我们已经赢在了终点。事实上,随着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学历贬值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读研的性价比和回报率大不如前。如今,拥有研究生学历已不再是绝对的优势,如果专业能力欠缺,同样很难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因此,考研是一条可行的出路,但并非是唯一的出路。如果对考研太有执念,甚至选择“二战”“三战”“N战”等等,有时可能会陷入过度竞争的怪圈。在此背景下,理性看待考研,将其作为个人发展道路上的一种选项而非全部,显得尤为重要。

PART 03

艺术生究竟该不该选择考研?

近年来,考研赛道一直都是“卷”的代名词,备考之路也变得愈发复杂和艰难。那么,艺术生究竟该不该选择考研?

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考研

考研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学历,更是为了实现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考研。是因为对某个领域有更深入的研究兴趣?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还是不满于当前就读的专业或院校?无论何种原因,都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动机,以免盲目跟风考研,甚至迷失自我。

考研这条路并不适合所有人,如果只是“随大流”,将之视为逃避现实的工具,那么最终只会面临更大的困惑和压力。我们应当问自己:是否准备好了面对孤独和压力?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和决心?是否愿意为了实现长期目标而牺牲短期的舒适?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追求,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考研并非人生的唯一出路

考研可以是人生的一个选项,但绝不是唯一的出路。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梦想和追求,而实现这些梦想的途径也各不相同。有些艺术生选择读研深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便为未来的求职之路增添一份底气。有些艺术生选择就业创业,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还有些艺术生则选择出国留学,通过接触国外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不断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我们很难去定义,哪条路是对的,哪条路是错的。事实上,正如《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所说:

人生如月,盈亏有间。人这一生,最难得的是认清自我,在自洽中,找到合适自己的道路。

考研不是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

如果你选择了考研,那么请记住,这并非是人生的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无论结果如何,它都仅代表一个阶段的结束,稍作休息,旅程还是要继续。因此,艺术生在备战考研时,不妨未雨绸缪,做多手准备

虽然“多线并行”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压力,但只要合理规划时间,这种策略仍然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赋予人生更多的可能性。例如,考研+留学就是一种双保险,在准备考研的同时,不妨也关注一下海外院校的申请流程和要求,这样即使考研结果不理想,我们也能有一个备选方案。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考研已经成为许多人追求更高学历以及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报考热度不减,竞争也愈发激烈。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考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自己必须要跟随潮流参与其中。然而,考研并非唯一的出路,为了考研而考研,这种心态显然是错误的。

对于艺术生而言,是否应该选择考研也是因人而异的,要综合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和自身实际情况等因素,在这一点上务必要深思熟虑,明确自己的目标,不要盲目跟风或被外界舆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