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详情

经典重听 | 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发表于 2020-05-02 17:15:01 来源:美在高处微信公号 点击量:2100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BWV 565)。这首作品是一首管风琴曲,也是巴赫管风琴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巴赫的音乐大多脱胎于管风琴。管风琴不同于现在的钢琴,钢琴声音很清脆,管风琴的声音则悠长高远。巴赫的管风琴圣咏则具有鲜明的主题识别度。

说到管风琴,它可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乐器。它有成百上千的直立的管子,这些管子细的如手指,粗的如大树,高高低低,很是壮观。下面这张图是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中的管风琴,据说它宽有 11 米,高则有近 4 层楼的高度。

管风琴大多都建造在教堂或者音乐厅里,而庞大的管风琴与建筑完美的融为一体,成为整个建筑的有机组成。管风琴在巴洛克音乐流派时期比较盛行,要知道巴赫不仅是位作曲家,他年轻的时候还是一位管风琴演奏家,长时间担任教堂的管风琴演奏师。

巴赫的这首《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从音乐的题目上可以看出,他是用 D 小调来写成的。通俗地说,就是由我们平时唱歌时的那个"2"(re)的音,在这首曲子中做为音阶开始的 "1"(do)。

音阶的调性是小调,和我们平时唱歌的大调不同。不过这些复杂的乐理,一般的音乐欣赏就不要深究了。

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创作于1708-1717年,曲子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托卡塔,后部分是赋格。

托卡塔,意大利原文是 Toccata,中文显然是个音译。在台湾,这个词被译为“触技曲”,意思是说,弹奏这个乐曲时,可以展示演奏者触键的技术。因此它是一种展示演奏者技巧的音乐。演奏时速度都比较快,音阶也是忽高忽低,有点炫技感。

赋格,原文是 Fugue,我一直认为这个词翻译得很有水平。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赋”就是铺陈其事,也就是把一件事掰开揉碎了说;“格”就是格律和规则。这里的赋格,还真有点这个意思。

赋格,就是音乐的主题依次地出现在乐曲的高、中、低各个声部,每个声部的主题旋律一直各自发展下去,这个很考验作曲家的水平。因此巴赫晚年时还专门写了一组音乐,叫《赋格的艺术》,可见巴赫的作曲功力。

刚才说的可能过于专业了一点,其实这首曲子还是比较火的。比如说柯南剧场版《颤栗的乐谱》里面的配乐,还有很多恐怖电影里,也都喜欢用此曲作为BGM。

乐曲一开始,在 Toccata 之前,有一个简短的引子,这个引子气势磅礴,好像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高大宏伟的殿堂之中,去向上帝礼拜。接下去 3 分多钟的乐曲就是 Toccata。

大约 3 分种以后,乐曲就进入了 Fugue 的段落。巴赫巧妙的驾驭着音乐,在管风琴的各个声部中游走不停,音乐情绪逐步高涨。最后,乐曲再现 Toccata 部分,以气势雄伟的尾声结束。乐曲演奏时长大约 10 分钟。

视频

上面我们听到的是这部作品管风琴的原版演奏版。为了让更多的人在没有管风琴的地方也能听到这首伟大的作品,后世音乐家还将它改编成了钢琴独奏曲、管弦乐队演奏的乐曲,甚至我们还能听到理查德·克莱德曼的轻音乐版。

图文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