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10-14 20:50:20 来源:中国管弦网 点击量:1493
肖邦,19世纪钢琴家、作曲家,他的遗言估计所有爱好音乐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我死了,请将我的心脏送回华沙……
Chopin应该怎么读
肖邦名字的拼写是“Chopin”,有一个笑话——“我叫肖邦,请不要把我叫做‘乔品’。”不过,Chopin的确很容易被读作“乔品”,把这个单词读作“肖邦”的念法其实来自法文,而不是波兰语。
为什么一个波兰人的名字要用法语来读?
肖邦的父亲尼古拉出生在法国东部的富农家庭,家旁有处大土地,土地隶属于波兰的帕克伯爵,这位伯爵为了逃避战争在法国大革命前夕离开法国去往波兰。回国之时伯爵把尼古拉也一起带走,让他在自己开办的烟草厂里当会计。
就这样,尼古拉在波兰生活下来,所以,肖邦是一个寄居在波兰的法国人的儿子,“Chopin”读成“肖邦”也是法语的发音。
1810年,肖邦生于波兰首都华沙近郊热亚佐瓦沃拉,同年全家搬迁至华沙。1830年,战争席卷波兰,肖邦离开故土来到巴黎,在巴黎,他认识了李斯特。
那时候的李斯特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他善良热情,比肖邦还好说话,据说还有助人为乐的业余爱好(没想到他是这样的人设),给了肖邦很大的帮助(比如介绍他认识了乔治·桑)。
这后来被编成一个老爷爷不拘一格提携青年人才的故事,其实肖邦比李斯特还大一岁。肖邦生于1810年,享年39岁;而李斯特生于1811年,卒于1886年,足足折腾了75年。两人的人生对比告诉我们——出名要趁早,身体得养好。
开创先河
肖邦一生创作了200多部作品,大部分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降E大调夜曲》
旋律如歌 |饱含诗意
大家应该都听过“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这句歌词,夜曲是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首创的一种钢琴曲体裁,内容深沉,常含有忧郁的情绪,而肖邦将其创新为一种形象丰富、情深意远的钢琴音乐体裁,他的二十一首夜曲正是这一体裁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品。
《降E大调夜曲》是肖邦所有夜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也是最明朗的一首。这首夜曲是肖邦早期作品,寂静幽澜、满含诗意,恬静优美的旋律和典雅的钢琴音色交织,可见那时的肖邦已无愧于“钢琴诗人”这个雅号。
《g小调叙事曲》
内容深刻 | 感情真挚
除了夜曲这一音乐体裁,肖邦也同样开创了钢琴叙事曲的先河,他的《g小调叙事曲》则是世界叙事曲作品中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写于波兰华沙起义失败后,抒情的浪漫诗意与壮烈的爱国情思杂糅,它所表现出的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十分贴切地表现了肖邦内心的情感。舒曼十分推崇这首曲子,他说这首乐曲“是肖邦最粗犷而又最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波兰华沙
电影《钢琴家》中,艾德里安·布洛迪饰演的钢琴家躲避纳粹迫害时,在废墟阁楼上遇见了一位德国军官。影片中钢琴家被要求演奏一曲,他演奏的作品正是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德国军官听完之后萌生恻隐之心,此后他一直暗中帮助钢琴家,直到俄军解放波兰。
2010年是波兰伟大作曲家和钢琴家肖邦诞辰200周年,波兰参众两院把2010年命名为“肖邦年”,为了纪念这位波兰音乐家,全球几十个国家举办了2000余场音乐会、电影、展览等活动。
“生于华沙,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今天看来,这依然是对肖邦中肯的评价,肖邦这个名字承载的意义早已超越音乐、钢琴的范畴,他已然成了波兰的象征和国家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