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9-24 17:44:30 来源:中国管弦网 点击量:819
对于音乐家而言
似乎第九已臻极限
那些意图逾越此界限的凡人
必遭天谴的舛运
而创作了第九交响曲的人
又与禁忌仅隔一步之遥
——勋伯格
第九魔咒的由来
1824年,大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第九交响曲》首次公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部作品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选用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相信这是许多朋友关于音乐课的最深记忆了吧。
(↑↑↑贝多芬)
彼时《欢乐颂》的歌声飘扬世间,给人们带来快乐,贝多芬踌躇满志,想要创作出超越《第九交响曲》的音乐。1827年,他受伦敦爱乐乐团之邀,谱写《第十交响曲》,没想到曲子还未完成,就因病辞世。《第九交响曲》成为他最后一部交响乐,他的生命在《欢乐颂》的合唱中,缓缓落下帷幕。
(↑↑↑贝多芬)
在贝多芬去世之前,音乐家舒伯特曾经去医院探访。1828年,舒伯特在完成他的《第九交响曲》后也因病去世。虽然舒伯特未完成的《第八交响曲》才是他最出名的交响乐,但他还是倒在完成《第九交响曲》之后。
(↑↑↑舒伯特)
从此音乐家们开始重视“9”这个数字,这个数字好像是他们难以逾越的艺术天堑,会阻碍他们的音乐生涯。
魔咒应验
50年后,就在人们快要遗忘这个诅咒时——1896年,奥地利作曲家安东·布鲁克纳也倒在他未完成的《第九交响曲》前。即使他的交响曲气势巍峨,色彩明朗,但死神却并不买帐。
(↑↑↑布鲁克纳)
1903年,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将“黑人灵歌”、美洲“印第安民谣”和捷克传统舞蹈音乐揉进自己的创作,写成了《第九交响曲》,并取名为《自新大陆》。因为“第九交响乐之咒”,德沃夏克将该交响曲命名为“第5号”,然而一年后,他在家人的陪伴下与世长辞,在逝世的第四天,捷克为他举行了国葬。
(↑↑↑德沃夏克)
更为有趣的是俄罗斯作曲家亚历山大·康士坦钦诺维奇·葛拉祖诺夫因为“第九交响乐之咒”,在写了《第九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26年内都没有动笔写这部作品,老爷子安详地度过了晚年。
芬兰作曲家让·西贝柳斯也比较认命,他1924年完成了第八部交响乐之后,就再也不写交响乐了。这样,他一直活到了92岁才进天堂。
(↑↑↑西贝柳斯)
幸运的作曲家
当然也有逃过一劫的作曲家——苏联音乐家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可能因为他是一位坚定的无神论者(他于196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
(↑↑↑肖斯塔科维奇)
据说,1945年,苏联曾向他施压,要他创作一部能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肩并肩的作品,用以歌颂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
但他就不(任性啊~),肖斯塔科维奇在他的《第九交响曲》中引用了贝多芬和马勒的《第九交响曲》的部分乐章,用巴松奏出,曲调十分轻快,讽刺意味十足。
并且,他写完《第九交响曲》该吃吃该喝喝,正准备等死时,斯大林却死了,于是他开心地马上妙笔生花又写了六部交响曲,后来于1975年辞世。
上述魔咒只是巧合,其实在国内很多人会认为布鲁克纳的《第一交响曲》和《第八交响曲》是最出名的,而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最好听。
“第九交响乐之咒”是迷信啦,大家要默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好青年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