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来源:中国管弦网
刘洋
中国著名长号演奏家
中央音乐学院长号教授、硕士导师
管弦系副主任
铜管教研室主任
前德国莱茵州普法尔茨交响乐团长号副首席
前中国交响乐团长号首席
中国管弦网艺术顾问
TromboneWorld®长号艺术家
01
与长号结缘
刘洋老师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父亲在济南市京剧团担任团长和书记一职,并且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二胡演奏家,母亲热爱唱歌跳舞,经常在大学的工会里组织各类文艺活动。从小耳濡目染,刘洋老师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与长号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1年刘洋老师参加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招生考试,由于表现出色,当时担任评委的李复老师就对其青眼有加,顺利考取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之后,刘洋老师在李复老师的建议之下开始学习长号,李复老师也成为刘洋老师在长号领域的启蒙老师。
人生的选择并不是非对即错、非黑即白,努力的人总是自带光芒。选择了长号的刘洋老师走出了一条通衢大道,在长号世界大放异彩。
济州岛国际铜管比赛 右一刘洋教授
02
早期学习经历
少时的练号记忆
李复教授作为当时最具权威、最知名的长号演奏家,刘洋老师在整个初中阶段都跟随李复老师学习,也正是这个阶段的学习为日后的多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洋老师回想起少年时练号的场景,许多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当时音乐学院条件有限,因为琴房数量不够,排不到琴房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刘洋老师索性采取了这样一个策略——就是走在哪儿练在哪儿,经常在楼道里和一些师兄一起练号,大家还会各自相较量,比谁吹的高音更高、谁吹的气更长一些、谁吹的技术单吐能更快一些。
左:赵瑞林教授 中:李复先生右:刘洋教授
随后到了1995年,赵瑞林教授从德国回国任教,刘洋老师转入了赵瑞林老师门下继续学习长号。赵瑞林老师将很多国外的理念介绍给学生们,也讲述了很多在德国留学的经历,这些新颖独特的观念与精彩纷呈的故事无疑深深的吸引着刘洋老师,也为其日后赴德留学埋下了伏笔。
慵懒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小孩总是敏感忧郁,对于学习乐器的孩子来说,出现不太愿意练习、不太注重自己的业务提升的逆反期也是常有的事。
刘洋老师坦言自己也出现过这样一段时期,但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让当时的刘洋老师认识到能够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和练号的难得与珍贵,有些时光一旦错过永不复回,追忆、惋惜、遗憾都无济于事。
时光倒回1995年的年末,当时附中的楼已经非常老旧了,连墙皮都在开始往下掉,墙上甚至还出现了裂缝,于是学校的这些建筑楼被列为了危房,到了11月份左右,学校开始全面停课,逐渐让同学们搬离宿舍。当时学校里突然间少了很多人,人声鼎沸、琴声四起的现象消失不见,整个学校开始变得沉寂凄凉。
刘洋老师是整个宿舍里最后一个离开的同学,当时还在寝室里面练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重新开学,什么时候能够恢复欢声笑语、生机盎然的往日校园,落寞与伤感的情绪涌上了一个少年的心头。北京青年报当时来到学校里面采访报道时,还专门刊登了刘洋老师在寝室练号的一张照片。
时过境迁,这些年少时的记忆一点一滴汇聚,在时间中的洪流里日渐清晰。
往事不可追,来者犹可鉴!这个事件带给刘洋老师非常大的感触,他说道:“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就特别特别的珍惜能够每天在学校练号的日子,这可能就是人们普遍有的一种心态吧,总是在快要失去时才会珍惜。”
出国意愿的萌芽
到了本科阶段,很多的因素交织作用,促使刘洋老师做出出国留学的决定。
赵瑞林教授的回国任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赵瑞林教授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时,向同学们介绍了很多国外的新理念新方法,包括在德国勤工俭学的一些经历,这些在德国的见闻着实吸引了同学们,也让刘洋老师对德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赵瑞林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在德国的趣事,包括他们在德国打工的一些经历,当时觉得打工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情,但是后来才慢慢体会到其中的辛苦。”刘洋老师说道。
左三赵瑞林教授左二刘洋教授
再者,到了大学也面临着升学或者工作的压力,刘洋老师回忆道:“在附中的时候,更多的是享受学校里面的生活,但是到了大学阶段,开始需要担心未来的工作。当时国内的一些乐团有一些很少的空职,大我们两三届的师兄们逐渐进入这些乐团,眼看着空职位越来越少,也是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有所担心。”
德国是古典音乐的发源地,怀揣着对更高艺术的憧憬与追求,刘洋老师也有继续深造的意愿,另外也经常听到赵瑞林教授跟同学们说越早出国学习铜管,越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一个偶然的契机,让刘洋老师如愿以偿。
03
赴德留学
命运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
当时去德国留学的人并不算多,网络不似当下这么发达,有效的资源和信息其实非常少,但是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一九九九年的夏天,德国萨尔布吕肯音乐学院的几位铜管教授来到学院举办大师班,为刘洋老师出国提供了一个契机。
当时的大师班举办得非常成功,一共进行了一周的时间。每天早上,一名叫Henning Wiegräbe的德国老师带着同学们做基本功练习,随后还有重奏课、室内乐课等课程。当时的刘洋老师特别喜欢这个德国教授吹奏长号的声音,觉得非常醇厚,也立志想跟随这个教授继续学习。
在大师班举办的过程中,萨尔布吕肯音乐学院的校长也来到了中国。当时中国的铜管乐的发展其实已经走上了正轨,在授课的过程中,德国的教授也觉得其中有一些很优秀的学生,经过德国专家的建议以及中央音乐学院的争取,萨尔布吕肯音乐学院的校长决定在这个大师班上进行一次象征性的考试,不出意料,刘洋老师就被录取了。大概两三个月之后,刘洋老师就收到了前往德国留学的邀请函。
刘洋老师坦言道:“当时我还处于很迷茫的阶段,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办理去德国留学的相关事宜,恰好有这样一个机会,我可以去国外学到更多的东西。于是在零零年的五月份,我拿到了签证,来到了德国留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命的道路上哪有什么捷径可言,命运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看似机缘巧合的出国机会,其实是承载着千万分努力的厚积薄发。
德国深造期间 左:Chirstian Lindberg 右:刘洋教授
04
德国见闻录
学习形式多样化
谈起在德国求学的这段经历,刘洋老师也是颇有感悟的:“我当时刚到德国的时候呢,感觉国外在专业领域的教学是很丰富多彩的。很多专业老师都会带着自己的学生进行基本功的练习,每周大家都会在一起进行基本功的练习,比如我们长号专业有长号四重奏的练习,同时学校还安排了乐队的排练。”
“在德国学习时,每个周二都是我最忙的时候。从早上八点半开始专业课,专业课后直到中午都有乐队的排练,下午两点到四点半是长号班的重奏排练,晚饭前的一个小时需要和其他专业进行重奏排练。六点半后还要合排爵士大乐队(big band)直到晚十点。”刘洋老师回忆道,“另外,在德国学习的时候,还有各种不同形式的模拟考试、模拟考团,例如我们班上的助教和老师会担任评委,让我们模拟应聘考团,通过一轮一轮的筛选,来锻炼我们的心理素质。”
德国深造期间中间刘洋教授
如果要形容这段经历,可谓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德国每日忙于专业练习的日子纵使艰苦,每一分努力都是对来日的不辜负。志在山高,便无畏路遥,心中念念不忘,来日必有回响。
刘洋老师回国之后,也将德国模拟考团等多样形式教学方法运用到了国内的课堂之后。刘洋老师说道:“这几年我一直坚持带着大家一起排重奏、一起谈感想、一起进行模拟乐团招聘考试,并邀请多个乐团演奏家来担任评委,同时还会举行不同形式的主题班音乐会。”
刘洋老师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让同学们学习形式更加丰富一些,也希望能够借此鼓励他们彼此学习、相互提醒、一起成长。
古典与现代的交融
在德国,音乐学院的教授很注重原汁原味的巴洛克时代的作品,除了让大家去听正宗的音乐会,还会用巴洛克时代的一些古乐器去合奏,包括唱一些拉丁文的词,通过不同的形式来体会巴洛克音乐的一些轻重的拍子乐句感。
左:巴伐利亚广播乐团低音长号演奏家 约瑟夫
中:柏林爱乐长号演奏家 托马斯
右:刘洋教授
“我记得经过我们教授申请,学校还专门为我们班上购买了几只巴洛克长号,我们经常用这种古长号来排重奏,来演奏一些古典的巴洛克时代的作品。”刘洋老师说道。
纯现代派的音乐也很受德国教授的认可和推崇,国外的职业乐团,每年都有一个月左右的现代音乐季,专门去表演现代音乐,推崇有才华的现代音乐家、作曲家。当时刘洋老师在留学的时候,还有一位教爵士音乐的专业老师给大家排大乐队。
回国之后,刘洋老师也注重现代音乐的教学,他说道:“近几年,我将中国很棒的一个爵士长号老师杨明聘请到了音乐学院,并且开设了爵士选修课。不仅仅是希望为长号专业的学生,也是为所有喜欢爵士的管乐学生提供一个开拓视野、广泛涉猎的机会。”
刘洋教授国外讲学
乘风破浪
“考上德国的职业乐团是我给自己定的一个目标。”刘洋老师回忆道。看似轻描淡写的小目标,其实是很多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因为想要进入德国的职业乐团,一路上都需要“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德国的乐团招聘十分考究,要想收到乐队面试的邀请函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一、若是学生身份,则年龄不能超过28岁;
二、丰富的青年音乐节或青年乐团的经历;
三、乐团实习的优秀经历。
满足这三个条件,职业乐团才有可能在报名之后发送面试邀请,暂且不论能否正式入职职业乐团,能够收到一份面试邀请函就足以证明着自己的出类拔萃。
怀揣着考入职业乐团的目标,刘洋老师始终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在德国学习两年之后,刘洋老师考入了德国最知名的一支青年乐团——德国青年爱乐乐团,此后考入萨尔广播乐团实习职位,最终获得莱茵国家爱乐乐团的终身职位,刘洋老师也是第一位考入德国A级乐团的中国长号演奏家。但即使拥有这样出色的经历,在应聘职业乐团的道路上也是千回百折。
在考取到莱茵州国家爱乐乐团之前,刘洋老师也有过很多的乐团应聘经历,一路冲出重围,但进入最后一轮不幸被淘汰。这些经历也曾让人心灰意冷过,但是从不停止追随与前进的脚步,才能换来今后不断的成长与突破。
专业技术上的精湛为应聘成功奠定了基石,经历多次面试,刘洋老师也逐渐积攒了丰富的经验,但考取莱茵州国家爱乐乐团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刘洋老师这样回忆道:“我一共参加了两次应聘面试,第一次应聘的时候,我和另外两位演奏家进入了最后一轮。”
与德国谨慎严谨的文化相一致,德国乐队招聘过程中的考核同样非常的严谨,若在一次应聘面试之中出现最终比拼的几位选手实力不相上下的情况,乐团会终止这次比赛,选择在一个月之后再次邀请大家前来面试,挑选出演奏状态最佳的选手。
刘洋老师的第一次面试便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于是便有了第二次考核。
对于第二次的考核,刘洋老师依旧准备的很充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乐团在第二轮考核结束之后就直接锁定了刘洋老师。一般来说,为了保证考核的质量,职业乐队的考核可能会进行三轮甚至四轮,但是这个规则在刘洋老师身上被打破了,因为每次表现优异且稳定,已经体现出了相当高水准的水平,对方表示已经非常OK,决定直接录用。
“当时我真的是非常非常开心了,因为这是我几年时间里给自己立下的一个目标,而它终于实现了。”回忆起来,刘洋老师非常激动的心情依旧溢于言表。
考入了乐团并不意味着结束,为期半年到一年的试用期的表现格外重要,不仅要求在专业能力上表现优异,同时也需要和乐团里的同事相处融洽,因为一旦顺利通过了试用期,就可能要和乐团里的成员一起工作一生。结局同样是完满的,刘洋老师顺利的通过了试用期,正式成为乐团的一员。
人总是需要一些信念的,努力的方向总是不会错。从不止步,就是最好的态度。
左:德国Saar Brass
右上:德国莱茵国家爱乐乐团长号声部
右下:德国莱茵国家爱乐乐团青年演奏家合影
赤子之心
在德国工作两年之后,刘洋老师突然收到一封信来自德国莱茵州移民局的信,信上说,因为有正式的固定工作,而且已经在德国交了足够长时间的税,欢迎刘洋老师加入德国国籍。
“但是当时我就预感到我将来一定要回到中国,回到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的音乐事业奉献一份力量,所以拒绝了加入德国国籍。带着这个志向,工作三年之后,我回到了祖国怀抱,回到了我的母校中央音乐学院任教。”
想起多年前物理学界的泰斗人物彭桓武教授曾云淡风轻的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学成归国嘛。如今想起来,华夏儿女始终源归一处,祖国是永恒的归宿,故土是最深的眷恋。从数十年前的彭桓武教授到如今的刘洋老师,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万物瞬息万变,但始终未变的是那颗满怀热忱的赤子之心。
05
国内演奏与教学
学成归国的刘洋老师始终活跃在长号舞台上,自2008年以来,刘洋老师在中国交响乐团担任长号首席11年之久,并且进行了很多的独奏演出以及大量的室内乐和独奏的演出,每年的演出量在20多场,并且将这个长号协奏曲长号与乐队交响乐队合作的协奏曲搬上了舞台,也与国内外十几支乐团进行合作。
刘洋教授与南卡罗纳大学管乐团演奏大卫长号协奏曲
除了演奏事业,刘洋老师还一直致力于长号教育,而且也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教学成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刘洋老师培养的年轻的优秀后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长号的热爱、对专业的努力一直在传承与延续,一起来认识两位长号新星!
杨骁
中国杰出长号演奏家
中国交响乐团第一长号演奏家
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硕士
英国长号协会荣誉会员
全国管乐室内乐独奏比赛金奖得主
中国管弦网艺术家
TromboneWorld®长号艺术家
美国Bach乐器代言人
亦师亦友
杨骁刚接触长号这门乐器的时候还是13岁,当时初中以及高中都是在北京第八十中学,跟别的专业学生不同的是,在这个阶段,杨骁一直属于业余学生跟随着赵瑞林老师学习长号。之后顺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开始正式转变为一名专业学习大号的大学生,也由此开始跟随刘洋老师学习长号。
对于杨骁来说,刘洋老师并不是一个陌生的人物,在正式入学之前,杨骁就对刘洋老师有所耳闻。“其实很早之前我就已经听说过刘洋老师了,因为他在德国留学,并且在德国莱茵州拿到了首席的职位,在网络上也能经常看到刘老师的演奏视频,他在我们长号学习者眼中来说,是非常耀眼的明星,是我们的偶像。”杨骁说道。
左:刘洋教授 右:杨骁
杨骁眼中的刘老师自带很强的气场,回忆起第一次见到刘老师的时候,当时杨骁内心其实是非常紧张的。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刘洋老师的形象慢慢发生了一些改变。杨骁说道:“我发现刘老师是特别平易近人的,在学校里不仅跟我们是师生的关系,而且还更是朋友的关系,我们平时会一起吃饭,一起去踢球,相处得特别融洽。”
在杨骁上大一的时候,刘洋老师恰好刚从德国回国,所以杨骁算得上是赶上了第一班快车,能最早接触到一些国外的新理念。杨骁说道:“我在跟刘老师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和学习到刘老师从国外带来的很多最新的演奏乐器的理念、方法和意识。”
杨骁参与演出
专业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不仅同学们介绍国外多年学习到的最新最实用的基本功,也会就练习曲和长号独奏给同学们做深入独到的讲解。
刘洋老师还特别重视具有很强实际应用的乐队片段演奏教学,所以同学们会有一大部分时间就专门攻克每个长号乐队困难片段。
在德国学到的一些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刘洋老师也会运用在课堂之中,就如每个学期都会请到中国知名长号专家来为同学们做考团的模拟考试,不仅锻炼大家的专业演奏能力,更是锻炼大家的心理素质。
演奏不仅仅考核专业技能,其实对心态也是一种考验,经过长时间的专业和心理双重训练,加上自身的努力,杨骁在大学三年级就成功的考取到了中国交响乐团的长号职位。
习惯养成
“长号系的专业课是每周一节,但是刘洋老师还会经常带领长号主科班的同学一起做长号基本功以及长号重奏的训练。同门师兄弟们在一起排练氛围特别的融洽,排练的状态也非常的放松,大家有说有笑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合作能力和专业素养。虽然说刘老师在平时的时候跟我们一起有说有笑,非常的放松,像朋友一样,但是对待专业方面,刘老师依旧是一丝不苟的,非常严格。”杨骁回忆说。
在杨骁的记忆中,在他还没有正式进入中国交响乐团,还在其中协助帮助的时候,每次一到大的作品演出,刘洋老师都会要求提前拿到分谱,然后带着杨骁一起在排练之前把长号的分谱演奏熟练。
杨骁
刘洋老师对待乐团排练的认真、工作教学中的严谨都深刻的影响着同学们,提前熟悉乐谱、提前练习的习惯也深深的印在了杨骁的脑海中,直到现在,在每次音乐会排练之前,杨骁都会提前熟悉乐谱。
出国深造
“通过跟随刘洋老师学习,我学习到了很多音乐上的不同的处理方式,并且接触到了许多在国外才可以有的经验和理论,所以我也是毅然决然的想去国外继续研究长号,前往西方乐器起源的欧洲去学习乐器的演奏。”怀揣着这样的目标与志向,杨骁顺利考取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研究生,继续在国外学习深造。
刘洋老师的培养为杨骁的音乐发展奠定了结实的基础,杨晓自身的努力与坚持也给自己赢得了无上荣光。
在国外乐团工作期间 右一杨骁
杨骁说道:“由于刘老师平时对我们乐团乐队片段的极度重视和训练,所以我在英国的留学期间也成功的考取了伦敦爱乐乐团的演奏家实习席位。并且多次受邀与伦敦交响乐团等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演出。刘老师教的扎实的基本功也让我在英皇的技术考核中刷新了最高分记录,并且拿到了英皇长号协奏曲比赛的冠军。”
留学期间与主课老师Ian Bousfield合影 左一杨骁
“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刘老师对我们的辛勤培养与付出。作为学生,我们也将把刘老师教给我们的习惯和修养继续保持下去。向刘老师专业和品德的双标杆不断接近!”杨骁感慨道!
张智桐
201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2017年津宝第二届国际长号比赛成人组第一名
2020年ITA国际长号大赛青年组第一名
张智桐也是刘洋老师的一位优秀青年学生,从小学五年级便开始学长号,六年级的时候因参加中山音乐堂的一个长号艺术节受到刘洋老师的青睐,由此开始跟随刘洋老师学习长号。
严肃是刘洋老师带给张智桐的第一印象,特别是在对待音乐和专业的问题上,刘洋老师总是一副格外严谨的模样,相处时间一长,私下里的刘洋老师变成了一个非常幽默风趣的人,特别善于用各种比喻来去表达音乐的整体感受,使人如沐春风一般。
张智桐说道:“刘老师在长号教学中给我最大的帮助是在嘴型与气息方面,正常人吹号一般都是想着嘴型类似于微笑 但是刘老师是让我们把嘴型想象成吹口哨似的那种O型,这样不仅能使音色更圆润,而且上高音更方便。在气息方面,因为吹铜管乐器都是很需要用气的,在肺活量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好的用气的方法就会成为你跟别人最大的差别,正常情况下,我们是用肺呼吸,但是吹号的时候要想象着下腹用力,有一种气沉丹田的感觉。上大课的时候,如果有同学没有找到呼吸的感觉,刘洋老师都会带着大家一起去做俯卧撑来去找感觉。”
在张智桐的记忆中,以人为本是师刘老师教学的最大特点,刘洋老师自身很尊重师长,也特别强调学生和父母之间,与师兄弟之间,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我们每周都会有一节大课,刘老师会带着我们一起学习,有的时候让我们相互给对方挑毛病,整体的课堂就很轻松幽默,就没有专业课上的紧张感,在这种氛围中我们师兄弟之间的关系也是变得更加亲密。”张智桐说道。
对于张智桐来说,刘洋老师既是诲人不倦的师长也是也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刘洋老师带给我的影响不只是在吹号方面,我有一段时间特别叛逆,经常跟家人吵架,刘洋老师也教导我要互相谦让、要与家人和睦相处。”张智桐说道,“刘洋老师也特别的宠学生,我们在学校有任何事情都会跟他去分享,听从他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