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3 来源:中国管弦网
肖菲出生于书香门第,3岁便开始学习小提琴。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下,她从小就对音乐“情有独钟”。如今,她精湛的演奏技术与深厚的修养已经让无数人都为之折服。本期的“声入人心”,我们将带大家走进小提琴演奏家、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肖菲的音乐世界。
肖菲
武汉音乐学院管弦系副主任
小提琴演奏家,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东方少年交响乐团团长
东方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
湖北省音协小提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评委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专家评审
中国管弦网艺术家
教学中,她培养了诸多目前活跃在国内专业音乐院校和团体的小提琴演奏人才。教学同时,她以独奏家身份在国家大剧院、琴台音乐厅、浙江音乐厅、上交音乐厅、苏州大剧院、星海音乐厅、深圳音乐厅等与乐队协奏湖北省协同创新作品,担任2018年“华韵楚风”小提琴独奏全国巡演演出。还以独奏,重奏,齐奏,室内乐等不同演奏形式,与国内外音乐家合作音乐会百余场。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德国法兰克福世纪大厅、意大利等国演出交流,担任中国东方交响乐团首席赴德国进行回访音乐会。受邀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美国Lee大学,亚利桑那音乐学院演出交流及举行公开课;赴韩国参加2018年ICMC电子音乐作品独奏演出。2017年应邀出席德国“艺术与和平国际文化交流节” ,获得了由黑森州政府文化部最高行政长官和德国科洛纳德德中文化教育促进会理事长颁发的“艺术和平使者”荣誉称号。
她多次受邀担任由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音协、武汉市教育局举办的“长江之春”青年音乐家、“湖北省金编钟”,“艺术小人才”等省内重大赛事比赛评委及 “香港国际青少年艺术节”,“中韩国际青少年艺术展演”等国际比赛评委。受邀参加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澳门音乐学校举办的“校长论坛”,“巴洛克室内乐活动周”,“南风北颂——首届民族室内乐校际艺术周”等学术交流活动。
她独撰了《小提琴二重奏教学研究》,《独立与共存——贝多芬“大公”钢琴三重奏中弦乐的角色地位》,《以史为鉴——论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论审美教育理念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的意义》,《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主题特征》,《浅析科学持弓的重要性》等多篇学术论文。主持省级、院级多项科研与教研项目,如:《小提琴二重奏教学研究及教学曲目汇编》,《键盘与管弦室内乐演奏与教学》,《萨拉萨蒂小提琴作品研究及汇编》和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天际流琴”管弦室内乐团专场音乐会巡演》等等。出版两本主编的教学教材《小提琴二重奏基础教材》、《萨拉萨蒂作品集》很受欢迎!
父辈的家庭是书香门第
中国管弦网:您是因为什么契机才开始学习小提琴的?父母在您的学习之路上有着怎样的影响?
肖菲:由于父辈的家庭是书香门第,父辈的兄弟姐妹对琴棋书画皆有涉足,其家中书画家,音乐爱好专长者皆有之。因此,从小家庭中就有较浓厚的艺术氛围,对我的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言传身教的辅助影响,加之父亲本身对我在艺术教育的培养上也非常重视,所以,我从3岁开始就学习小提琴了。在我的记忆里,父母为了辅导我练琴,他们没有任何娱乐休闲活动,除了上班就是照顾我的饮食起居和监督练琴,不会让任何事情影响到我的练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地坚持着。
在上海小学借读的两年令人终身难忘
中国管弦网:学琴过程中,最难忘的是哪段时间?
肖菲: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为了在上海音乐学院上课,我在上海小学借读两年,我母亲则停薪留职陪读,一起住在姑妈家里。由于姑妈家在闸北区,离音乐学院特别远,当时的交通是非常不便利的,人多车少,挤不上公交车是常有的事儿,每次去上专业课都非常艰辛,来回车程接近四个小时。我母亲当年身体也不太好,贫血、经常犯晕,而我也有晕车的毛病,只得在转车间隙停停歇歇,上一次课得花上一天的时间。为了坚持学琴之路,母亲从未间断。在上音,我曾跟俞丽拿老师,徐多沁老师,张世祥老师等老前辈学习过,学习路途虽然辛苦,但终究学有所获,所以这段学琴经历终身难忘!
家长的督促与自己的努力,缺一不可
中国管弦网:您培养了诸多目前活跃在国内专业音乐院校和团体的小提琴演奏人才。在教学中,您有什么独特的经验吗?
肖菲:首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才能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其次,正确的持琴和演奏姿势,是学习乐器的基础。因此,一定要不厌其烦地纠正孩子的错误姿势,让他们少走弯路。当然,视唱练耳也非常重要,我们在生活中应尽可能做到多听、多唱。
另外,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如何做到高效率练琴就成了重中之重。
在开始练琴前,琴童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好练琴时间。除了巩固已经掌握好的曲目和技术外,还要学习新的演奏曲目和具体技巧。
练琴时,一定要学会慢练。练琴后,则应该利用各种碎片时间。
出国深造一定要有目的性
中国管弦网:现在不少学生都会选择出国深造,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吗?
肖菲:学习西洋乐器的孩子,确实有必要到西方国家去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历史背景,拓展视野。想要了解西方技法,留学能带来更直接的知识来源。同时,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中,也可以激发对音乐的感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音乐的多维表达方式。不过孩子的学习方向,也就是目的性一定要很明确,不要单纯只是为了镀金,虽然出国留学听上去也许是一种荣誉(即使是非发达国家)。事实上,国内现在也有非常好的师资力量和资源。因此,不管出国与否,都要向着自己向往的艺术之巅迈进。
现场演奏更有仪式感和自由感
中国管弦网:您参加过很多音乐会,您认为现场演奏的魅力在哪里?
肖菲:会更加有自由感和仪式感。这种仪式感和自由度可能是从你出家门到前往音乐厅的路上就产生了。音乐厅建筑,舞台的设计,甚至是舞台灯光的微妙变化都会让观众倍加期待。同时音乐厅与世隔绝,让听众免受打扰,完全沉浸在音乐的享受中,这种感觉就是现场魅力的体现。
独奏与坐乐团是不同的身份
中国管弦网:独奏与坐乐团,您更喜欢哪一个?
肖菲:这是完全两种不同的身份,或者是演奏形式。不存在喜欢哪一个身份,一个是突出个性,一个是强调共性。
每一位小提琴家身上都有闪光点
中国管弦网:您最喜欢的小提琴家是谁?
肖菲:每一个小提琴家都是经历了漫长艰辛的学习生涯,才达到今日之巅。每一个人身上都会有闪光点,倾慕者都会从不同视角去欣赏他们,因此每一位都值得大家尊重,喜欢。